佛陀正覺後2456年/西元2024年

如登階之次第 修四聖諦

隨佛禪師
節錄自 隨佛法師之《目應站提道次第》
第二章 滅苦之教法及次第 第二節 如登階之次第,修四聖諦

1-2-2 此四聖諦,漸次無間等,猶如登階,次第而上

Ā435 大正藏《雜阿含》第 435 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

時須達長者往詣佛所,稽首佛足,於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此四聖諦,為漸次無間等?為一頓無間等」?佛告告長者:「此四聖諦,漸次無間(等),非頓無間等」。佛告長者:「若有說言: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猶如有人,兩細樹葉連合為器,盛水持行,無有是處。如是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譬如有人,取蓮華葉連合為器,盛水遊行,斯有是處。如是長者!於苦聖諦無間等已,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斯有是處。是故長者!於四聖諦未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KijXpnqrT.png

Ā436 大正藏《雜阿含》第 436 經; S56.44《相應部》諦相應 44 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

如須達長者所問,有異比丘問,亦如是說。唯譬有差別:「如有四登階道,昇於殿堂。若有說言:不登初階而登第第二、第三、第四階,昇堂殿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得昇殿堂。如是比丘!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譬如比丘!若有人言:以四階道昇於殿堂,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得昇殿堂,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昇於殿堂,有是處故。如是比丘!若言於苦聖諦無間等已,然後次第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若於苦聖諦無間等已,然後次第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有是處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KijXpnqrT.png

古老經說~大正藏《雜阿含》 第435經~白話摘要

台灣 法觀

我是聽 佛陀這麼說的,有段時間, 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那時須達長者,來到佛陀的居所。恭敬頂禮後,在一旁坐下,接著向 佛陀請示:『 世尊,請問四聖諦的修學,是要藉著不斷的努力來逐步達成,或是頓然覺悟便可成就?』 佛陀指示長者:『 四聖諦的修習是憑著努力逐步達成,不是頓時覺悟便可成就。』

佛陀向長者解說道:『如果有人主張:還未能認真修習苦聖諦,就接著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這種說法是與正法不相應的。

所以這樣說是什麼原因呢?其中的意思是:如果於苦聖諦還未認真修學紮實,就想要進一步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乃至於苦滅道跡聖諦圓滿成就,是不正確的。

這就好比有人想用兩片細長樹葉,結合起來當成容器,拿來裝水持著走動,這怎麼可能呢?

如同這個道理一樣,若於苦聖諦還未穩固紮實,就冀望進一步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以達於圓滿,是沒有用的。

譬如有一個人,取大蓮花葉片,結合起來做成容器裝水,提著到處走動,這當然是可行的。須達長者,相同的道理,在已修學苦聖諦通達之後,想進而一步步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及至苦滅道跡聖諦達於圓滿,而正覺解脫,是一定可以成就的修學次第。是這樣的緣故,長者!所以,於四聖諦尚未通達的人,當勤策精進,以種種善巧合宜的方法,秉持著不斷求法增上的心,努力修學,一步一個階段堅持不懈,乃至於正覺解脫!』

佛陀分析了修學次第的重要之後,諸比丘領悟到 佛陀開示的內容,歡喜的依著教導去實踐。

KijXpnqrT.png

古老經說~大正藏《雜阿含》 第436經~白話摘要

台灣 法觀

像須達長者請示 佛陀的內容一樣,有另一位比丘,也有同樣的問題。

不過這次 佛陀用了不同的譬喻,而改以登上四段階梯,才得以進入殿堂來解說。 佛陀說:如果有人主張不必經過第一階,卻可直登第二、第三、第四階而入於殿堂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所以這樣說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通常我們一定要經由第一階,然後依次登上第二、第三、第四階,才得以昇入殿堂。 佛陀教導那位比丘說:就如同這個道理,倘若於苦聖諦還未認真修學紮實,就冀望進一步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圓滿成就,是不符合實際狀況的。

佛陀告訴那位比丘,如果有人認為:要登上一個四段階梯入於殿堂,必須依序先由初階,然後次第登上第二、第三、第四階,才得以進入殿堂,事實上應該這樣說才對。何以如此呢?因為必得經由初階,然後依次登上第二、第三、第四階,才得以到達殿堂,道理上是合於現實的。

佛陀對這位比丘說,事實就是這樣,若說要先認真修習,於苦聖諦通達之後,才依序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以致於苦滅道跡聖諦圓滿成就,應該這樣說才是正確的。

何以如此呢?因為已經穩固通達苦聖諦之後,才依序修習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及至達成苦滅道跡聖諦圓滿成就,正覺解脫。其運作方式,與一步步登上階梯入於殿堂的道理,一樣是符合事實的。

KijXpnqrT.png

古老經說 讀後感言

台灣 法觀

四聖諦是修習佛法的核心。很多人一聽到『苦、集、滅、道』時的反應,就如同筆者以往的認知一般,匆匆聽過又匆匆放過。以為四聖諦只不過是表達 佛陀思想的名稱而已。忽略了四聖諦同時也是修行階段的標竿,是實踐解脫之道的真實步驟。須達長者請示 佛陀四聖諦的修行次第,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為他個人的疑難;同時也是為眾生的疑惑而提問的。當時 佛陀用樹葉裝水的譬喻來教導修行人:符合因緣現實的方式,才可能有正確的結果,也才是實際與務實的修行道路。四聖諦的修習應依道次第逐步完成,而非一步到位的。若於四聖諦尚未修習圓滿,應當時時審慎堅持,念茲在茲,勤勉精進,一刻也不能放逸。若不能務實的修行,就如同選取細長樹葉,當成容器盛水一樣,走不到一步,就漏光了,更何況要裝水提著走。同時 佛陀也用一階階登梯上殿堂做為比方,修行者必須依著階段次第,先修習苦聖諦,知苦,覺苦,出離苦;再進入苦集聖諦的修持,斷除生死輪迴的緣由;進而將導致苦的根源棄捨、離滅無餘,證得苦滅聖諦;最後依著苦滅道跡聖諦修行,終致圓滿成就,正覺解脫。

譬如有人,取蓮花葉連合為器,盛水遊行,斯有是處。如是長者!於苦聖諦無間等已,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期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