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法,經由二千四百餘年的傳誦後,受到僧團意見的競爭、世俗政治的影響、時代演革及地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三種出於不同時代與思想主張的教派,也就是目前的南傳佛教、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
佛滅當年「第一次經典結集」以後,佛教僧團形成兩大師承系統,一是以傳承經法為主的阿難系僧團,二是傳承律戒為主的優波離系僧團。經法與律戒兩大師承系統的分合過程,在佛滅後百年內原是和合一味,但佛滅後百年時,先有師承自優波離系宣化於恆河中游東方毘舍離的僧團,因為擅行「受取金錢」等十事,而受到宣化於西北印摩偷羅之阿難系僧團及西印優禪尼之優波系僧團的責難,為此僧團舉行了「第二次結集」,使論諍的兩系三大僧團復歸於和合。其次,佛滅後百一十六年,優波離系毘舍離僧團舉「五事異法」,而優波系優禪尼之僧團則妥協附和。由於優波離系兩大僧團改變了古老的經說,使得傳承經法的阿難系僧團和優波離系僧團,發生了嚴重的對立與分裂。從此原本和合無諍、法同一味的僧團,分裂為堅持原說的北印阿難系僧團,以及改變經說的優波離系東印大眾部僧團、西南印分別說部僧團(現今南傳佛教的母部)。
在三大僧團中,堅守原始經說、主張「一乘菩提道」的阿難系僧團,聲勢漸漸不如信仰「理想、神化佛陀」的優波離系僧團。當佛滅後約二百五十年,阿難系僧團中有迦旃延尼子,改變立場接受優波離系的新說法,寫出《發智論》一書,宣揚異於經說的論義,遂與阿難系僧團中堅守經說者對立,阿難系僧團因而分裂為原本重經的雪山部(或稱上座弟子部)與宣揚新論義的說一切有部。日後,雪山部逐漸的改變與衰微,公元三世紀後漸隱沒於印度,而改變經說、重論的說一切有部,則輾轉傳入於漢地,但並未受到漢地眾生的仰敬。在公元後約511年,傳於北印罽賓的說一切有部,為白匈奴王密希拉古拉(Mihirakula 或譯作摩醯邏矩羅、彌羅崛)破滅於印度,法脈從此斷絕。
公元前一世紀,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在錫蘭的大寺派,經由結集分別說系的傳誦,確立了錫蘭「銅鍱部」,日後「銅鍱部」的教說,輾轉傳於東南半島,遂發展為今日的南傳佛教。公元前一世紀的南印,另有承受部派佛教菩薩道信仰及大眾系一說部影響,而輾轉形成的《般若經》傳出。『般若經』起於南印,將部派佛教之菩薩道的「智慧波羅蜜」,從「四聖諦」改為「緣起即空,諸法皆空」,發展為「不離生死,不證涅槃」之「大乘菩薩道」的教說,因而形成「部派菩薩道」、「大乘菩薩道」等兩種不同思想的菩薩道。日後,《般若經》盛傳於北印,公元後三、四世紀的「大乘菩薩道」,再發展出「真如」、「唯識」思想,五世紀形成「如來藏」的教說,七世紀後則有「秘密菩薩道」形成,十二世紀以後滅沒於印度。印度「大乘菩薩道」傳入於漢地與西藏以後,又再分別揉雜漢地的老莊思想、藏地的泛靈信仰與巫咒,而發展成今日的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
南傳佛教一向以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自居,但原始佛法的教說,實不同於今日的南傳佛教,也大不同於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唯有立足佛教史實的考證,依據阿難系及優波離系傳誦之古老經法當中的共同傳誦,才能探究佛教僧團分裂以前,佛陀時代之教法與禪法的原貌。唯有濾淨後世佛教變質的新說,才能回歸 佛陀的真實教法──原始佛法。
出家於南傳緬甸僧團的 Ven. Bhikkhu Vūpasama 尊者(隨佛尊者),經由多年的探究、確證及實踐,已完成古老經說與佛法演革史的對照及考證,並且將古老經說、禪法、菩提道次第之原貌予以還原,重現了「佛法」的原說。隨佛尊者為了在世間宣揚、傳續佛陀的真實教法──十二因緣、四聖諦、一乘菩提道,依「原始佛法」實現世間、出世間通達無礙的「人間佛教」,今在台灣成立信仰、傳續原始佛法的「原始佛教會」,致力於全世界華人仰敬、回歸與傳續佛陀之道。
由於原始佛法的顯現,必需有阿難系經典和優波離系經典相互對照,阿難系之經典與律戒,主要是在漢譯藏經中,而優波離系經典則有巴、英、漢、日等文體,所以現今南傳佛教國家的僧俗二眾,很難參與、了解或接受「必需參照漢譯經史文獻,才能完成原始佛法的探尋與還原」。在現今的世界上,目前唯有華人兼傳阿難系和優波離系之經典與律戒,也是華人才最有條件與機會,探究、顯現、學習與傳續 佛陀的真實教法。因此,若要顯現、傳承及興隆 佛陀的真實教法──原始佛法,目前必須寄望於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這不僅是華夏佛弟子的責任,也是華人世界的光明與榮耀,故將在臺灣設立的原始佛教會,正名為「中華原始佛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