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原始佛教會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的中道僧團 Sambodhi Saṅgha 成員,原都是出自「(大乘)菩薩道」的修行者,也都是修學多年且深入佛法的老修行,可以說是教、行兼備的學人。這些學人都是經過多年的修學後,才轉入南傳銅鍱部佛教的學派體系,最後再進入原始佛教,或者是直接的轉入原始佛教的修證體系。
基於南傳佛教的傳承,是源自印度優波離師承分別說系分化於錫蘭銅鍱部的傳承,學派教說是出於佛滅後 116 年部派分裂以後的部派傳誦,也是印度、錫蘭佛教多達十八部(或說二十一部)當中的一個部派。由於印度部派佛教分為阿難系及優波離系兩大師承,共有阿難系上座部及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大眾部等三大部系,再分別輾轉分化出十八部(或說二十一部)。部派佛教以後的佛教教說是異常的紛雜,佛教是無法團結、相互對立、分崩離悉。三大部派形成的地域及部族不同,採行的語言也不相同,這是在部派分裂之前, 佛陀的時代就已是如此。因此, 佛陀反對弟子用統一的語言傳法(如當時上層階級使用的雅語),反而要求弟子「隨諸方用語」來傳揚佛教,使佛法能夠沒有語言隔礙的融入當地的社會及族群裏。所以,佛世時的佛教,北印及東印、西印就已經是各自採行不同的語言傳承佛陀的教法,而 佛陀時代的聖弟子們也不是使用同一種語言。不同地域的不同族群,用不同的語言傳承 釋迦佛陀的教法,一直是佛教的傳統。
往後的阿育王時代,當時北印(阿難系僧團)使用「雅語(漢地通稱梵語)」,東印(優波離系毘舍離僧團)使用「俗語」,西印阿槃提(優波離系優禪尼僧團)一帶是用「鬼語(現今稱為巴利語)」1。阿育王時部派初分,因為阿育王支持西印優禪尼的分別說部,造成使用西印巴利語傳揚佛教的分別說部,儼然為佛教的主導者,盛極一時。今日的南傳佛教,即是出自優禪尼的分別說部系分化於錫蘭的傳誦,才會主張巴利語的佛教傳誦,才是真正的「正統」。提倡這一說法的背景及部派心態是可以理解,但是畢竟只是分別說部的主觀看法而已,實在無法說是事實。因為自 佛陀時代起,流傳於各地的不同語言傳誦,都是出自 佛陀的正傳,也同時傳誦著佛陀的教法,所以不管是雅語、俗語、鬼語(巴利語),或是雜語(後世犢子部所用),都不是「正統傳法語言」。事實是佛法的正統不在「傳法語言」的類型,而是在「教法內涵」。
今日會有認為「巴利語傳誦是正統佛法」的說法,只是因為印度部派佛教的三大部系中,阿難系及優波離系大眾部的教團傳承,都已經在人間消失,無有提倡用雅語、俗語傳誦才是正統的佛教教團,僅有優波離系分別說錫蘭銅鍱部的教團尚存世間,所以才會有「巴利語的經典」才可以依止、信受的說法流傳。然而,這一說法會得到南傳佛教及許多西方佛教學者支持的原因,應當是不了解在漢傳佛教的傳承中,除了出自部派佛教中期以後,為後世學者編集的「(大乘)菩薩道」典籍以外,還有錫蘭銅鍱部佛教以外的印度各部派典籍的傳誦。這些分別採用雅語、俗語及印度各地方言的傳誦,都是源自於 佛陀時代各地聖弟子們的傳誦,「教法內涵」原本都是出自 佛陀的正傳。然而,部派分裂以後,各方部派都有自部的主張及「義解」,也都會增新編集與融入古來的傳誦當中,使得原本「正統的教法內涵」,受到了後世部義的揉雜。不論是出自雅語(梵語)、俗語或鬼語(巴利語)的傳誦,都是如此。因此,對照諸方部派傳誦的經典,尋得各部派共同一致的古老傳誦內涵,顯現部派分裂以前諸方傳承的共傳,直指「佛陀教法的原說」,正是探求佛陀教法的必要作法。反之,若是純粹的相信單一語言的傳誦,只是緇銖計較於語言用詞及翻譯上的問題,或是不經對照諸多傳誦當中的異同,不加以抉擇的一概信受採用,實際上還是無助於認識真實的佛法,還是會陷入部義紛雜的困境,難以出離。
公元 2002 年原本是修學南傳優波離師承分別說系銅鍱部佛教的中道僧團,依據「依經、依律、不依論(因為『論』是出自部派佛教各派的部義編集)」的學法宗旨,轉變為「從阿難系傳誦及優波離系傳誦的對照中,尋得部派分裂以前「第一次經典結集」古老傳誦的共說」,成為探尋、依止、修學「佛陀原說」、「原始佛教」的僧團。公元 2008 年再進一步的還原佛陀親說的教法、禪法、菩提道次第的原貌,公元 2010 年,正式在中華台灣、美國、馬來西亞創立原始佛教會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公開的傳揚「佛陀的原說」、「佛陀的佛教」。
原始佛教的確立及顯現,主要的核心是在「十二因緣法」的還原,必需還原「十二因緣法」的原貌,才能完整及確當的呈現出 佛陀教說的生死輪迴及解脫途徑。除此以外,唯有透過「十二因緣法」原貌的呈現,古老經說當中的禪法,才能清楚無誤的明白何以如此、明見如何的運用修證、如何開展禪修的修證次第。如經法當中記載的「觀四念處集與滅」、「觀五陰集法與滅法」、「觀六觸入處集與滅」、「觀世間集與世間滅」、「觀有身集與有身滅」、「觀食之集與滅」、「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觀老死集與老死滅」、「觀四聖諦(初轉)的苦諦、苦集諦、苦滅諦」,都是修習「觀十二因緣的集與滅」。如果不知「十二因緣法」的佛說原貌,這些佛陀親教的禪法,都會因為無法和「十二因緣法」的原說對應,導致不知如何的修證,而無法成就正覺,或是採行後世部派自創而錯誤的禪法來修習,不知不覺的走向偏途。
公元 2003 年秋季,中道僧團已經將「十二因緣法」的原貌,完整的還原、顯現,但是只傳於親近的少數學人。這是因為「十二因緣法」的原說,是相當大不同於部派佛教以來的部義詮釋,冒然的宣說於佛教界,不僅不會啟信,反而招謗,更會讓無知的學眾,作出謗法、謗僧的惡業。
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公元 2008 年 7 月,完成了依據阿難系說一切有部傳誦的漢譯《相應阿含經》(誤譯名為《雜阿含經》)與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傳誦的《相應部》當中,「第一次結集」集成的古老經法對照,而還原了佛陀原說的經法、禪法、菩提道次第。又依據原始的教說,兼及部派佛教發展史及各部義,編寫成『原始佛法的探究』及經說的『菩提道次第』,合編為《相應菩提道次第》,在 2008 年 8 月印行流傳於世。同時,將「十二因緣法」的原說,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宗研所與諸方學者分享研究的成果。
佛陀的佛教──原始佛教的顯現,包含了「十二因緣法」的原貌、「十二因緣觀」的正確禪觀法,這同步的還原、顯現了「觀四念處集與滅」、「觀五陰集法與滅法」、「觀六觸入處集與滅」、「觀世間集與世間滅」、「觀有身集與有身滅」、「觀食之集與滅」、「觀三摩地勤行成就之神足」、「觀老死集與老死滅」、「觀四聖諦(初轉)的苦諦、苦集諦、苦滅諦」等,原為佛陀親教的禪觀法,正確的指出「先見十二因緣法,得明、斷無明,再見八正道」的修證次第,導正了目前佛教界分歧、難解之種種教說及禪法的疑誤。
除了「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觀」的還原以外,更進一步還原了念菩提支(觀四念處集與滅)、擇法菩提支、精進菩提支、喜菩提支、猗菩提支、定菩提支、捨菩提支等「七菩提支」的修證原說,完整無誤的顯現「七菩提支」與「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的相應、相契,呈現出兩者既是禪修次第,同時也是菩提道次第的正統禪法。依據「七菩提支」與「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的相應,顯現出無師自覺的 佛陀、依佛教法修習成就的聲聞弟子,都是循著「七菩提支」與「四聖諦三轉、十二行」的修證次第,究竟成就正覺、離貪斷瞋、慈悲喜捨、解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圓滿的顯現出「佛說一乘菩提道」的真實義。
依止 佛陀原說──原始佛教的中道僧團,已將 佛陀原說的教法、禪法、菩提道次第正確完整的還原,並且廣傳於華人社會,如同明鏡遍照十方,映現出迷妄眾生的無明、虛妄,也顯現出真實之道。多年以來,臺灣的南傳佛教圈與「(大乘)菩薩道」的學人,對中道僧團多是貶謫、誣蔑、毀謗及排擠,無形當中造作了謗佛、謗法、謗僧的過失,並且失去學習正法的利益。
在此,誠心的呼籲十方善友,放下名利的貪執、高慢,忘卻學派的虛榮、權勢,棄捨爭長計短的個人心結,遠離猜疑、嫉妒的負面心緒,大家一起虛心的共同探究 佛陀的原說法教,團結一致的興隆佛陀聖教、利澤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