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士首先就自己的成長體驗分析,自己正是在用長老的技巧:改變自己,改變自己與家人的相處模式,而不是改變別人,多瞭解對方所處的因緣、背景跟困難;不去期待什麼成果,正確的做現在,分享生命的經驗給身邊的人,接受對方的狀況與因緣,珍惜當下。
李博士還發現:一味的改變環境還是會有新的焦慮生起,所以要覺知自己內心的變化,反求諸己而不是去歸咎於外人。
李博士闡述:雖然人的性格特質與遺傳是相關的,但是後天的成長跟學習也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改變因緣,改變或者彌補所謂的“先天不足”。
最後,李博士強調:人的煩惱來自於複雜的心事,所以應該讓自己更單純的生活,獨立覺知變化,讓自己成為一個”明確型”的人。同時多接近善知識,多用善念、善的辦法提醒自己。
長老說:對父母能做的就是了解他們,主要是瞭解他們的困難,給他們以鼓勵,提醒父母平日對社會家庭的貢獻,欣賞他們,提升他們的正念,尤其是臨命終的時候。
長老說:當人面臨環境會有焦慮,一定是有歷史的原因,因為我們現在的心情與前面講到的心理模式有關,並請大家牢記“現在不是過去,也不一定就是未來”,這樣焦慮感就會有所舒緩。
“明確型”的人際模式多數來自於“自我勝任”經驗比較健全的人。法師說一個簡單的技巧:降低需要的標準,勝任經驗隨之浮現,有了進步就會從“退縮型”變成“明確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