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系列叢書(如下簡介)均由原始佛教會導師──隨佛禪師撰寫、講述。禪師通過自身四十餘年對佛法的探究與實踐,從不同角度為學人釐清了原始佛法、原始佛教的原貌,是2200多年來首次闡明了佛法的修行理趣。對於21世紀期望探究 佛陀禪法及道次第的學人來說,可謂機緣難得。
隨佛禪師經過多年的修學,不僅完成了阿難系漢譯《相應阿含》及優波離系南傳《相應部》的比對研究,更進一步的根據漢譯《相應阿含》、南傳《相應部》之「七事修多羅」的共說,「依經證經」的還原 佛陀原說的「六處為分位」之「十二因緣法」、「十二因緣觀」,還有「先斷無明,後斷貪愛」之「一乘菩提道次第」,並且重新顯現「修七覺分,圓滿四聖諦三轉、十二行,成就正覺、離貪、慈悲喜捨、解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中道禪法」。
人間第一次回歸釋迦佛陀之道次第的佛法作品。
本書的內容,是根據漢譯《相應阿含》及南傳《相應部》之古老<七事修多羅>的共說,還原、顯現經說的菩提道次第。這是《舍利弗阿毘曇論》傳出以後,兩千兩百多年來,人間第一次回歸釋迦佛陀之道次第的佛法作品。
傳承約2447年的佛教,長久的處在學派眾多,教說分歧的困境。
本書陳述兩百多年來學術界對「原始佛教之界定」的發現與進展,讓現代佛教學人探究「佛陀原說」的道路上,避免學說分歧,直探佛陀本懷。
原始佛法與人間佛教之相應、統合與一致,才正名為「原始佛教」。
唯有契合原始佛法之「因緣法、四聖諦」的人間佛教,才真能具足「度越現實世間的問題」與「體現滅苦、解脫」,也才是滿足「慈悲喜捨」、「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與「苦滅無餘」,而成就無上菩提的「一乘菩提道」……
釋迦佛陀正覺之核心智見
律藏云:見十二因緣法,即見佛。佛滅後116年,分別說部僧團編集出派部義主張的《舍利弗阿毘曇論》,當中提出違反傳統經說共傳的新部義,當中採用「十二因緣」的提要句頌當作解說「十二因緣」的標準,長遠的影響與誤導佛教達二千二百多年。
七覺分:念、擇法、精進、喜、猗、定、捨覺分
對任何探究釋迦佛陀禪法及道次第的學人來說,本書精要、正確的指出修行的理趣,自部派佛教之後,2200多年來,首次再現佛陀的真實法!
「嫉妒」幾乎無所不在的發生在人群之間,不論是父子、夫妻、兄弟姊妹……或是信念上的同志,……即使是善人與善人、宗教師與宗教師之間,也不例外。
若要息止「嫉妒」的發生及逼迫,只有……
攝引念佛人學習「念念不離因緣法、不離菩提道品」,提醒彌陀學人要「由末法向正法」。
即使處在黑暗,也要盡力點亮一盞明燈;即使是亂世壞法,也要全力復興正法!
主要章節:〈念佛功德〉;〈攝心念佛之要訣〉;〈定心念佛與定心見佛〉;〈不死與苦滅之門〉;〈釋迦、彌陀共宣之正法〉;〈正念念佛;捨心念佛與實相念佛〉。
1898年迦毘羅衛城考古出土佛陀遺骨之真相
佛真舍利八國奉 育王普分萬民供 月換星移歷千年 佛寶出土史非夢 宗教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Dr. Harry Falk 哈利 ·福克 博士 著 中華原始佛教會 譯 葉少勇 博士 校審 釋迦佛陀是真實的人間智者,不是神秘、超現實的神,證明 釋迦佛陀的真實性,是給予追尋生命之道的人們一份莫大的支持與鼓勵。
1898年英國的威廉•克拉斯頓•佩沛(William Claxton Pepp)發現北印比普羅瓦佛塔(Piprahwa stupa)內部收藏的 釋迦佛陀真身舍利,為世界證明了 釋迦佛陀的真實性。
阿育王掌控僧團行變造、分裂佛教之政策
阿育王的作為是直接影響著佛滅百餘年的佛教,也間接影響了兩千多年來的佛教發展。本書將探討:
佛教由務實、團結、昌盛轉為分裂、質變、衰微 的轉折點與關鍵原因。
目的是為世人重開正確認識佛法及佛教的視窗,並為佛法的顯揚及傳承開啟新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