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正覺後2456年/西元2024年

承擔責任的自覺

承擔責任的自覺

內在成長

人在面臨無法掌控的環境時,容易做出與人格特質相應的抉擇,以及與抉擇相應的表現和作為。這連貫的抉擇和作為,便呈現出生活的過程與人生運勢。因此,具有甚麼樣的人格特質,大概會有著與人格匹配的生活與人生,大致是相去不遠。

某些人的一生當中,缺乏的不是來自他人的支持與助力,而是「恰當的機緣、契機」。當生活中發生恰當可用的契機後,這類人士便能依著契機改變人生。

此外,某些人需要的不是支持、助力與契機,而是徹底的改變身心素質與行為。若這類人士缺乏自我改變的意願與作為,縱使遭逢再多的支助力與機運,對他而言皆是枉然。

父母具有的人格特質,必表現在親子關係與子女教育,對於家庭的影響是非常深遠。若是父母對人、對社會缺乏信任,重視的所在便是保護自己與利益,求得安穩的生活,大多是輕忽他人。雖然,父母不侵害他人,或是佔他人便宜,但也不大會關心、幫助、欣賞、讚美他人。在這類父母的教養下,子女大多會受其影響,容易有情緒創傷,甚至對人、對社會缺乏信任,如同父母一般的缺乏同理心,待人的感情寡淡,也會以保護自己為重。

我們審視自己,不要只採取「老實、忠厚、善良的好人」或「壞人」的標準作為重點。老實、忠厚、善良的處世待人,只是不傷害他人的基準,卻不是立身處世、利己利世的全部。若只是老實、忠厚、善良,而不具備在滾滾紅塵中保護自己的智慧與能力。試問:誰來保護我們呢?例如:體小力弱、膽小怕驚的兔子怎麼活?兔子缺少獅子、狼的體魄與爪牙,但有跳躍力很強且善跑的長腿,可用於逃避追擊,又具有聽覺敏銳、嗅覺敏感、動作敏捷、警覺性高的特點,善於躲避敵害、保護自己,又有有力的前齒,不但可咬取、截斷食物,必要時也是攻擊武器。可見,兔子絕對不是只靠逃避、善良而生存。

如果我們只想憑藉著「善良、忠厚、老實」面對現實的世界,以為如此即可平安、順利的過人生。真可說是「幼稚」!雖然世界有其光明面,但現實的社會必有著黑暗面。雖然我們不必偏激、負面的看待世界,一昧的猜忌、否定他人,使自己喪失信任的能力,而不斷地錯過良好的機緣。但是,我們在不失信任世界的意願與能力時,也要具有洞察世間、保護自已的智慧與能力。若不能保護自己,又如何能保護我們在意的人與事呢?

其次,人生中總有許多信任我們、在乎我們的人,當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時,我們是否認真想過要如何保護、幫助他們?或者只是等著他們善待我們?捫心自問:某些在意我們、愛我們的人,我們有妥善對待他們嗎?人際往來與生活經歷,絕不只是想法,而是實際的生活,必需有真正的行動。

若沒有承擔生活責任的自覺,便不會努力於學習、改進及承擔,也不會努力的自我的成長。若抱持這般的生活態度,怎麼會有踏實及自信呢?這類型的生活態度,內心大都是卑怯與抱怨,不滿自己的人生,也對家庭、社會多有怨懟。

因此,我們要有承擔生活責任的自覺,生活的責任不是侷限於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兒女而已。我們的一生必有在乎的人與事,也有在乎我們的人,這些人與事都是需要關注、維護。

端正的人必有生活責任的自覺,每天皆有需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生活責任即是面對與解決每天必需處理的問題。生活責任的自覺,即是自知、自明的承擔起每天生活必要處理的人、事。

例如:當我們耕耘田地時,當中的事務必定是辛勞,舉凡育苗、整地、鬆土、播種、灌溉、施肥、鋤草、病蟲害防治、收成……等,無一不是生活的責任,承擔必定是辛勞。雖然有眾多的辛勞,但為了我們在意的人與事,也為了在意我們的人,承擔生活責任的辛勞也即是「接納幸福,回應幸福」。

反之,若沒有承擔生活責任的自覺,生命的強度、廣度必定難以擴展,甚至不足。因此,我們不能只想著「老實、忠厚、善良的待人處世」,誤以為這般的人生便已足夠,卻忘了活在現實世界必需具有「面對、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無論處在富貴、貧窮、順境、逆境,我們需謹記:「我們是 世尊座下品德端正的弟子,貧富、順逆是人生的學習過程,絕不是得失的結果。」依照世俗的說法,任何人皆是空手而來、空手而走,何必為了短暫過程的順、逆、貧、富,而妄執為得失成敗的終局,並為此顛倒、糾結?

切記:人生要有承擔生活責任的自覺,承擔責任的作為不是負擔或成就,而是學習、成長,承擔責任即是願意學習、成長,也是「接納幸福,回應幸福」。

※本文由書記組整理自2022年12月8日隨佛長老於內覺禪林對僧眾開示的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