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治療的技巧,比如說「自由的聯想」,讓人自主展開,發覺當一件事情、一個刺激產生之後,自己會聯想到什麼?浮現出什麼情緒?接著又會出現什麼?這樣的網絡如何像一棵樹般的生長起來?這個技巧最後會讓人越挖越深,深到自己會察覺到,所有的心理症狀。
◎ 我認為心理治療能夠提供很好的幫助,可是,我想強調的是,還有一個人可以持續幫助我們,那就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這一點。原因在於,當我們軟弱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自己擁有力量。
記得師父在開題的時候提到,修行的重點就在我們錯綜複雜、胡思亂想的內容裏,生命痛苦因緣、以及解決之道的秘密全在那裏。那段開示讓我聯想到,一開始我曾提到醫學博士所研究的「默認的網絡連接模式」,也就是當我們胡思亂想時會去的地方。(事實上,這只是個竅門,讓我們了解我們內心有痛苦,但是我們還不知道痛苦究竟是什麼?與我們過去的經歷有什麼關係?對我們現在和未來又有什麼影響?我們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不想知道我們內心的恐懼,而拒絕正視它。
治療師在這個治療過程中,幫助人們慢慢的放下內心恐懼。有很多治療的技巧,比如說「自由的聯想」,讓人自主展開,發覺當一件事情、一個刺激產生之後,自己會聯想到什麼?浮現出什麼情緒?接著又會出現什麼?這樣的網絡如何像一棵樹般的生長起來?這個技巧最後會讓人越挖越深,深到自己會察覺到,所有的心理症狀。無論是失眠、焦慮或是身體上的各種反應、人際關係障礙……。
這些症狀,我真的很不願意說那是一種病態、一種心理疾病。在我的理解,那些只是內在的衝突。由於內在的恐懼、痛苦太強烈,而我們一直以來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它,那些痛苦可能很早就發生,當時我們可能還很小,你能期待一個小孩知道如何有效解決衝突嗎?他只能抓到什麼就用。當時那個反應模式,之後會一直被反覆的使用,被不斷的固化,儘管它早已不再適用。如同師父剛才所說,小孩子哭鬧還管用,等長大成年,過去的反應模式早就無益,只會變得越來越有害,造成越來越多的問題而已。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我們所有的症狀只是出於自我保護,保護自己不去正視內在真正核心的痛苦、糾結與衝突,那麼我們就會理解,這不是病態,這是無奈;這不是人有問題,這是人有困難。這時,你的心態將會因此轉為想去理解和關懷;如果你幫不了忙,你只會覺得遺憾,但絕不會說:這個人怎麼會這樣?這個人有病。
我認為心理治療能夠提供很好的幫助,或者聆聽演講尋求可能的啟發,這些都是可以進行的事情,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助益。可是,我想強調的是,還有一個人可以持續幫助我們,那就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這一點。原因在於,當我們軟弱的時候,我們感覺不到自己擁有力量,而當我們聽演講或是閱讀時,突然之間好像有所啟發、開了竅,心燈突然明亮,又彷彿充了電的感受,這是很好的事情(我們有時候的確需要被電擊一下),可是,它有時候會給人一種錯覺,錯以為是這個人、這本書、這句話,提供我們所無法給予自己的營養。然而,果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