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數人認為自己在胡思亂想、在做白日夢,實則並不是。人們多數的時候在做什麼呢?在尋求喜樂經驗的重複性,在逃避、拒絕憂傷痛苦的情緒。
◎ 環境遷流不息,感官的刺激與回應也遷流不息。感官的刺激與回應既然遷流不息,所形成的感受、認知、記憶,基本上也像流水一樣遷流不息,在這樣的情形下,云何能攝念一處呢?
◎ 人們在這種身心流轉的過程裏,面對這個世界,沒有辦法正確的將其導向於,保持在如實覺知與平靜、坦然的狀態底下,於是人們就需求逃避或者拒斥。
禪修的時候,師父常跟學員講:人基本上不會做白日夢,白日夢在現實當中,應該是不會存在。但是多數人認為自己在胡思亂想、在做白日夢,實則並不是。人們多數的時候在做什麼呢?在尋求喜樂經驗的重複性,在逃避、拒絕憂傷痛苦的情緒。人們會將「尋求喜樂經驗的重複性」這件事情,通過腦子的記憶、認知、情感,與意志連結、呼應,給內心一種平衡現在心理需要的工作。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在做白日夢,事實上並非如此。
許多人在禪觀的時候,希望能專注一處,忙著練習這種攝念一處的訓練,卻忽略了最精彩的並不是在攝念一處上。佛法所謂「諸法因緣生」,五蘊是因緣生,緣生則無常,這是很多佛弟子耳熟能詳的說法,但是許多人卻將這種說法當做是一種佛學觀念,沒有將其用在自己身心的覺醒上。現前的身心是緣生,這種緣生離不開環境、經驗、認知、情感的循環流動。環境遷流不息,感官的刺激與回應也遷流不息。感官的刺激與回應既然遷流不息,所形成的感受、認知、記憶,基本上也像流水一樣遷流不息,在這樣的情形下,云何能攝念一處呢?
人們在這種身心流轉的過程裏,面對這個世界,沒有辦法正確的將其導向於,保持在如實覺知與平靜、坦然的狀態底下,於是人們就需求逃避或者拒斥。那如何做呢?面對現實的環境,拒絕去感受它;將念頭專注在所要專注的一處,藉著這種訓練,來調伏面對現實那種無力、無助所引起的痛苦。
然而,當我們在練習這種攝念一處的時候,緣生的五蘊身心,依然如流水般遷流不息。彼時,我們就以為是自己內心很散亂,無法專注於一處。很多人為了這個問題,糾結了幾十年,修了老半天,覺得修不起來,因為沒辦法專注,沒辦法得到定力。
事實上,修行最重要的,不是在攝念一處;在你所認為的那些散亂的內容,生命痛苦的因緣就在此,解決之道的秘密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