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間人而言,現實人生有兩大困擾:其一是現實身心的束縛,以佛教的說法叫做「五陰繫縛」,也就是「輪迴」的意思。
有情眾生的生命表現就是「五陰」,「五陰繫縛」指的就是有情眾生的生命在一種纏縛當中,經典上形容:就像一根柱子上綁著一條繩練,另一端綁著一隻狗,那隻狗怎麼跑都只能繞著那根柱子一直轉,也就是原地旋繞,永不離開。這指的是什麼?指的就是「繫縛」,這是宗教語言,也就是世俗通稱的「輪迴」,「五陰繫縛」指的就是「輪迴」的意思。
或許有些人會有這種想法:「上輩子我也不知道,下輩子我更不清楚,『五陰繫縛的輪迴』好像對我來說有點遠。」讓我們換個講法來談談,相信諸位很容易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你只要仔細的自我察覺每天的生活狀態,你一定會發現當前的身心,似乎有一個固定的反應模式,周而復始、沒有改變,在這個模式底下,我們會發現身心的七情六慾,包括對許多事情的認知反應,真的就是在那邊反覆、反覆、反覆。然後我們會覺得自己長久以來,好像努力的一直循著某種模式、一直為了什麼而活著,而活著也就是為了繼續活著,過程和目的似乎都差不多——活著就是為了某種目的,那個目的就是活下去;而活下去,又是為了某種目的,那個目的就是活下去。是不是這樣?當生活的過程、生活的努力與生活的目的都一樣的時候,如果你有察覺到,你就馬上發現自己陷入一個混沌的束縛裡面,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自我發現:自己的一生差不多都是這個狀態。有些人已經發現,開始會反思:「我到底在幹嘛?這個生活到底在幹嘛?」可是一反思的時候,又覺得自己理不出一個頭緒,於是就過一天算一天,這就是所謂的「繫縛」。
我們舉個例來說說:每天眼睛一睜開就開始努力,不論是整理家務或者打理家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論是努力的經營好家人的相處或者是出去努力工作賺錢,似乎都有一個目的——安穩的活下去,對不對?但「安穩的活下去」又變成我們的生活過程,對吧?而「安穩活下去」這個生活過程又在做什麼?又在做如我們剛剛說的那些事,然後又繼續追求一個目的——安穩的活下去,對吧?然後,「安穩活下去」的那個目的又變成生活的過程,生活的過程所做的一切,又是為了那個目的,是吧?
芸芸世間人其實都在各自的模式裡,陷入生活的努力、生活的歷程、生活的目的都一樣的狀態,就是原地踏步,不斷的原地踏步,周而復始…周而復始…周而復始無有出期,這叫做「繫縛」。
然後在這樣的生活的繫縛裡,在這樣身心的繫縛裡,其實大家經歷最深刻的是什麼?人生的茫然以及要不停的找刺激,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注意喔!我們不用「痛苦」這個詞,這個詞用的太多了,聽到有點麻木,是吧?我們不用「苦」這個字來講,而是採用另外一種表達法。)在這個繫縛當中,活著,我們必須時不時的找一點對身心的刺激,讓自己隨著這個刺激的反應,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不是這樣過一輩子?若我們不把那種狀況叫做「苦」,那要叫它什麼?橫豎「不安樂」就是!是不是?
現實人生的兩大困擾:「身心繫縛」以及「不安樂」。佛法要幫我們解決的就是針對這兩大重點。無論你有沒有宗教信仰、有沒有學習佛法、你是男是女、有錢沒錢、健康不健康,基本上都是這兩大問題。至於其他人與人的恩怨情仇,或者所謂貧富貴賤等,那是額外的事情,那是生活遭遇,是不同的遭遇與經歷而已。
所以佛法針對「繫縛」講我們要「斷繫縛」,斷繫縛又名「解脫」。後來的大乘菩薩道認為解脫就是小乘,成佛就是大乘,其實是誤解「解脫」的意思。
生命有繫縛要斷繫縛,所以把它叫做解脫。斷繫縛是每個生命必要且需要的事,為什麼呢?前面舉的例,每個人在人生裡總是不停的找一些刺激,讓身體對那些刺激有所反應(這個刺激不一定是吃喝嫖賭,包括交朋友、包括逛街、包括看電視、包括你做一點事,找個菜來種或什麼什麼……),而在這種反應當中,讓自己覺得不那麼難受,對不對?有時候賺錢是為了解決生活上的資源需要,但有時候賺錢是為了讓自己覺得生活不那麼不好受而已,為什麼呢?證明自己有點用處,對不對?
斷繫縛是每個生命需要的事,所以,我們找個某種刺激來讓自己做出身心的反應,而有了這個反應以後,使自己過得沒有那麼難受,這些努力是不是也是想讓自己遠離生活中那種說不出的糾纏,讓自己好過一點才做的,是不是這樣?其實這也是為了斷繫縛,但是那個方法沒有用。
所以「斷繫縛得解脫」不是某一類人的專利,而是世界上每個人的需要;「斷繫縛得解脫」,不是專屬於宗教修行人的修行方式、修行目的,而是世間人每個人生活的需要,它和我們有沒有信宗教、有沒有信佛一點關係都沒有!
「苦滅」不是所謂佛教人士的特定目的,只要是有情眾生,他都有這個需要。因此,斷繫縛以及苦滅,沒有宗教性、沒有特定的人群,有情眾生都一樣需要。所以佛法常說「廣度生死劫」,生死劫是什麼?生死就是繫縛,劫就是災厄苦難,指的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