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可貴的不是「放下」,而是「提起值得提起的人與事」。
所謂「輕視」,即是輕忽對應。「受輕視」是世間的普遍現象,某人心目中的寶貝,可能是另一個人心中的垃圾。因為人們的重視與需求是各不相同,重要度便不同。
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我們怎麼表現都會有人認同,但也會有人不認同。譬如:打架,有人不認同,但也有人覺得敢打架是個漢子。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意見及做法,原本即是普遍的事實。
多元的看法與喜好,正是世界之所以美好的基本條件。這一事實是成熟的身心,或是從事公眾工作的人,不能不認清與回應的要點。
然而,人都有感情的需要,也會維護自己的情感。這會讓我們對於情感需求之外的人與事,選擇性的模糊、淡化,無意面對與了解,便如同活在感情的圍牆內。因此,有些人的處世模式猶如「巨嬰」。
活在世間要接受「受到輕視」,並且學會如何健康與成熟的回應「受到輕視」。
實則,「受到輕視」不是問題,「看輕自己」才是問題。學習尊重多元的喜好,如同我們也有異於別人的看法與做法。
人生短暫,多善用短暫的一生,不要浪費人生。我們要把精力與時間,用在需要我們的地方,用在在意、了解我們的人。世界總有合適我們的人與地方,讓我們可以發光、發熱。
人生在世,不用為了證明自己,勉強了自己與別人,但要懂得傾力當前的活出此生。
所謂「歧視」,是指不公正、不公義的對待。「歧視」出自莫名的見解與病態心理,也與社會文化有關係,例如種族歧視。「歧視」是一種偏頗的見解與情感,是不正常、不健康、不合實際的表現。極端偏執的「歧視」,必會帶來身心與自他的傷害,一定要予以拒絕。
雖然「歧視」的觀點與心態大多難以消除,但不能因此而忍受「歧視」,面對任何的「歧視」必須勇敢的拒絕。如何拒絕呢?首先認清「歧視」是認知與情感的扭曲,受到「歧視」是對方的問題而非自身的問題,面對「歧視」是無法用抗爭便可消除,但必需反對與抗議,也需要用更大的精力與時間來「教育自他」。
「歧視」是出於知見與感情的偏差,問題得由自己去處理,但懷抱「歧視」的人大多不會處理自身的問題。
若我們將重點用在「拒絕歧視」上,而不是「教育自他」,便無法投資自己,對方也不會成長。「拒絕歧視」是需要,但用對方法更重要。
若我們將寶貴的精力與時間,浪費在「歧視我們」的人,搞得自己身心俱疲,這不是聰明的做法。人生的重點,不是某些不在意、不了解、不尊重我們的人與事。因此,不做低效、無效的作為,珍惜自己,珍惜在意、關懷、尊重我們的人與事,將「歧視我們」的人擺在生活重心以外。試想:身心扭曲的人對我們重要嗎?豐富自己的人生,承擔起自己的人生才是重點。
人際圈難免有「輕視我們」的人,但不要讓「歧視我們」的人走入人際圈。不懂得欣賞我們的人,還可以做朋友,朋友之間有部分肯定,也有某部分不肯定,屬於正常。但是偏見及情感偏頗的人,必要拒絕他。
人生沒有完美,有些問題我們解決不了,有些事情可能我們這一生沒有條件、沒機會去處理化解。我們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勉強對方(好比這個女子不喜歡你,你卻死纏爛打,你何苦勉強別人?你不也是同時在勉強自己)。
真情的眼淚很珍貴,只有值得的人與事才配得起「真情的眼淚」。或許,某些曾讓我們傷心的人與事,是讓我們知道要避開,而不是讓我們「耿耿於懷」。
真正可貴的不是「放下」,而是「提起值得提起的人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