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會許多法工跟隨隨佛長老學法,都有十年以上的歲月了,對一個人來說,人生其實沒有多少個十年。因此,這些法工和長老、僧團的法師們,在這一生當中算是有很深的緣分。在學法的過程中,長老除了說法以外,很少和大家私下有個人的交流、往來。雖然如此,大家和長老及僧團法師們的緣分,依然也持續了十幾年。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世間的人無論是做朋友、做親戚,或在其他宗教界、道場的師生關係、同修關係,多數是要常常交往的。然而原始佛教會從過去到現在,沒有初一、十五做法會,沒有超度祖先需常常上山消災、拜懺……等。這一份法緣在沒有太多私人交流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持續不斷的一起同行了十多年,大家不覺得這比一般的緣分更深嗎? 所以,不能從平常很少私下交流,就覺得彼此的緣分很淡薄。
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子女 ……等親人對我們很好,這是一件善緣。除了家族成員以外,若遇到有人像家人一樣的善待我們,你覺得哪一個緣分更難得?家人善待我們是因為有血緣或者婚姻關係,但是有人與我們沒有任何的關聯,卻能夠善待我們如同家人一般,其實這是更難得的。
譬如,有人因為要向你借錢,他事事都對你很客氣;而另外一個人,是你欠他錢,但他依然事事對你很客氣、很好、很尊重你,你不覺得這很難得嗎?
提醒各位,若你的人生重點與注意力,就是在你的家庭、家族成員,如此,不是說你這樣不好,每個人對家庭都要有責任感。但學法的人要懂得為自己的生命多經營緣分,不要只顧著經營家庭的緣分,畢竟大家已經不是年輕人了!
家庭的緣分是什麼?就是互相滿足對方的需求與期待,許多人在家庭裏覺得很有勝任感,原因在於長久以來他一直習慣於、努力於滿足家人的需求與期待。由於自己一直很認真扮演這樣的角色與作為,在正常情況下會得到家人的接納與認可,對待我們也就比較好。在這樣良性循環下,長久下來,我們會在當中找到自己的勝任感與歸屬感,這就是家庭。家庭給自己一份勝任感與歸屬感,時間久了,也認為自己這一生有著可貴的幸福。從世間的眼光來看,沒有錯,確實是如此!
隨著年紀慢慢大了,學法的人要有一份警覺性。若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只是以此為重,這不是好不好、對錯的問題,而是自己把這一生造化的緣都鎖在回應別人對我的期待與要求,以及別人對我回饋的一面,不斷地造化這一份塵俗的緣分而已!這份塵俗的緣分,就是期待與滿足的緣分。這一生費盡力氣造化的就是這種緣起,我們要想想,自己這一生就只是要這樣過嗎?
對自己要多用心一點,不要內心裏只懂得把家人放在第一位。隨著年紀愈大,愈能體會一件事,如果一直習慣於把誰擺在我們人生中的首要位置,慢慢的那個人也會習以為常,如此的相待模式就會變成不健康。大家都有年紀了,要很認真的為自己生命之道造化。以前大家還年輕,隨佛長老很擔心大家會像有些信仰宗教的人一樣,忙著一些沒有意義的事,卻忽略了現實人生該認真努力與作為的事,所以提醒大家,要把當前現實人生的事努力地做好。現實的事情,要努力的做好並沒錯,但不要只是這樣而已,自己切身的事更要好好的努力!
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很努力的為別人做,但是否有好好的為自己做呢?為自己做不是指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好好的想想,為別人做得要花精神、花時間、花金錢,還要費很多精力,但這輩子我們為自己做過些什麼?所以,接下來的人生,大家務必要好好的為自己多做一點!
諸法因緣生,佛教講的就是「緣」,而不是沙門文化說的「業」(karma)。在生活中任何的作為與造化,必然會產生影響與改變。也就是我們每天身、口、意的作為,都會對我們的生命帶來影響與改變。所以我們要如何去開展與開展什麼樣的生命道路呢?要好好的去做出妥善的影響與改變,這與求神明、求佛菩薩沒有關係,最主要的是我們本身的作為與造化。
大家要很清楚的了解:解決一件事情,身、口、意的作為一定會有所影響與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務必好好的造化自己這一生的「緣」。隨著年紀愈來愈大,除了夕陽無限好外,祝福大家能有一個燦爛無比的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