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大腦隨時都可以改變。我們透過想法的更新達到改變的效果。許多既定的模式,與大腦舊有的運作方式有關,透過某些改變,可以讓大腦慢慢朝著正向修正。
◎ 運動對大腦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正向的情緒、對生活的投入感(完全的投入在喜歡做的事,或是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上),以及價值、意義的建立(讓我們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深具意義),這些都是會帶來快樂感的重要一環。
先簡單的說明一下,如楊博士剛才所提到,現代心理學很重視大腦的研究,相信下一個階段,可以獲得更大的突破。我在這方面的研究不多,只能提供簡單的概念:我們的大腦隨時都可以改變。事實上,我們的思考和想法,都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即使已成年,它還是不停的在改變。尤其是我們經常重複出現的一些想法,如楊博士所提到的「pathway network」,越來越自動化,大腦的結構會慢慢往那個方向成長。而後,大腦的改變,也會影響我們之後的思考和情感的模式,形成相互循環的影響。這也代表我們可以藉由一些訓練來改變大腦,例如:我們透過想法的更新達到改變的效果。許多既定的模式,與大腦舊有的運作方式有關,透過某些改變,可以讓大腦慢慢朝著正向修正。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現代心理學開始慢慢注意到所謂的「positive psychology」 (正向心理學),彌補了長久以來,心理學偏向於心理疾病的治療研究。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忽略了沒有嚴重心理疾病者的需求:一般人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快樂?因為沒有痛苦,不代表就一定快樂,所以研究重點就放在――如何培養快樂的元素?如何讓生活更快樂?其中包括一些很簡單的事情,比如運動,它對大腦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以及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都是很基本的條件。另外,正向的情緒也很重要。
根據正向心理學的研究,一個人的情緒,正負的比例如果達到3:1以上,這個人在生活各方面,一定可以過得很好;壽命平均值,也會比正負比例僅達1:1的人,多活個8~10年左右。研究也發現,對生活的投入感相當重要,完全的投入在我們喜歡做的事,或是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上面,可以培養正面的快樂感。還有之前所提到價值、意義的建立,讓我們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深具意義,這些都是會帶來快樂感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