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正覺後2456年/西元2024年

道一尊尼宣講《學戒故,不掉,正思惟(如理作意)》之二

道一尊尼宣講《學戒故,不掉,正思惟(如理作意)》之二

道一尊尼宣講《學戒故,不掉,正思惟(如理作意)》之二

道一尊尼

今天的這十幾篇經文,讓大家有個概念:從這樣的一個道次第的修學裏--「學戒,故不掉」而有正思惟,最重要的著重點在「不掉」與「如理作意」。因為不掉,即是我們修禪觀「止禪」的「安那般那」,即是「攝心專注於息入息出」,即是「修不掉悔」。當我們能夠調伏不掉之後,第二關即是「昏沉」的部分。當調伏了掉悔與遠離了昏沉,接著是修學「四念處」的禪觀。

四念處的修學,修習者需要對「因緣法」有所認識。所以,在我們的禪修當中,長老每天會有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的宣法。學眾聽聞因緣法後,進一步學習止禪安止,並在對十二因緣觀的了解之後,依著止而修觀。

我在這裏與大家說明,所有講到「觀」的部分,都是要回到因緣觀上來。有些法友把安那般那隨著息入息出的修習,錯解或講成是觀呼吸。其實在息入息出上面,隨著息入息出攝心專注,佛陀教導的這個部份是在修止,而不是在修觀。切記!只要談到觀的部分,即是講因緣觀。

因緣觀即是讓我們朝向身心苦惱的息止最重要的地方,它的入手處即在我們現前五蘊身心的六觸入處,亦即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我們的認知上對因緣法的了解之後,即可在任何時候,對於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觸觸、意對法,做如理的作意,亦即向根源的作意,或者是叫做修因緣觀。這是佛陀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