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正覺後2457年/西元2025年

2014年隨佛禪師上海弘法回憶錄

【2014年隨佛禪師上海弘法回憶錄】

2014年隨佛禪師上海弘法回憶錄

一、【隨佛禪師與大陸法友相聚敍談】

2014年6月25日晚間6點左右,上海法友們在一間雅緻茶館,恭候隨佛禪師與隨團法師、法工們的到來。二十多位法友會聚在小小茶館中,聚精會神地聆聽大師父答疑解惑。

大師父開宗明義向大家說明佛法與佛教的不同。大師父表示, 佛陀正覺的內涵與教導稱為「佛法」,而「佛教」則是一種因應於時代、地域及民族等因素,持續演變中的文化現象。大師父提醒大眾,學習「佛法」不能從佛教入手,必需以專業的學術研究及歴史考證為基礎,若是以佛教的角度來修習佛法,是難以突破宗教的迷障。

大師父睿智的法語與悠揚的法音(茶館所播放的佛曲)同時迴盪,殊勝的法緣讓上海的法友們喜不自禁、讚嘆不已。三小時的暢談,就在喜樂祥和的氣氛中結束。

二、【隨佛禪師上海交通大學演講】

2014年7月8日晚上七時,上海交通大學「新儒商國學智慧學堂」宋教授,邀請隨佛禪師及中道僧團至交大分享佛法,當晚有一百多人參加。

有鍳於參加的學眾多具備從商背景,加上目前中國研習儒學之風方起,禪師特別為大眾說明佛法與儒家思想的相通之處,以及如何將佛法運用在生活和經營事業。

禪師強調,佛法的兩大特色——實證及實用,與儒家思想中的不談怪力亂神、注重經世致用方向一致。此外禪師也向學眾們闡述因果及因緣業報的差異,導正傳統佛教因果宿命之說給大家造成的誤解,突破宿命因果之說對佛弟子的思想箝制,並鼓勵大眾依著對因緣的正知善見,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努力於當前。

由於此一課程的多數學眾是來學習如何經營管理企業,因此禪師特別提及「有智慧的自私」。禪師一語道破,世間的名利、感情、事業等等,都是建立在群我的人際關係上,因此努力的經營客戶的關係,替客戶著想就是有智慧的自私。

禪師告訴大家: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上,因為人生的煩惱因緣就在日常待人接物的生活中。課後,僧團法師與學員們互動,並介紹法寶與學眾結緣。夜幕低垂之際,學眾們就帶法寶與法喜,欣悅返家。